关于开展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及优质水利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

    日期:2018/03/21 09:16:16 来源:
      

    关于开展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及优质水利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 
     

    水教协20182号


    各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相关工作安排,推动水利职业教育与水利事业同步发展,提升水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决定,拟组织开展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及优质水利专业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面向行业、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产教融合紧密、与水利行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的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建设一批紧贴行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优质水利专业。引领全国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步伐,为水利事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和优质水利专业建设,促进建设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水利职业教育与水利行业紧密对接,水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建设优质高职院校15,深化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团队建设,增进国际合作,大幅提升水利职业院校服务水利事业发展能力;建设水利类优质专业点40个,加强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精准对接水利事业发展。

      三、建设原则

    坚持服务发展。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和优质水利专业建设要以服务行业发展为宗旨,主动面向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紧密对接水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构建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促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优质院校和优质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引领和带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共同进步、整体前行,全面提升水利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办学实力和影响力。

    坚持协调推进。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水利事业发展整体布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水利人才的需求,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主办的水利高等职业院校,突出重点、共同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对照建设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制约自身发展的关键问题,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建设任务

    (一)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建设

    1.机制创新完善学校章程建设,健全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强化市场化办学理念,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市场相互融合,努力实现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创新教育组织形态,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校企、产学深度合作机制探索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促进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改革教师评聘与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多种形式的考试招生办法,探索实施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弹性学制

    2.特色专业建设围绕水利事业发展需求,聚焦专业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建设适应需求、优势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建立创新型、发展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行业精神、工匠精神、水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创新加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强化“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增强课程选择性,加强实习实训教学,改进教学管理,开展校际课程学分互认,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实施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学分转换制度和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弹性学制,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持续推进水利专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

    3.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探索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建立体现业与专业特色的教师分类培养与管理制度。探索和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新招聘教师入职培养、青年教师助讲和教师定期实践等制度,大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双师”专业教师比例。推进与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行业影响力大的“双师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建设在行业有影响力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4.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推动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中心、公共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载体;面向水利业,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教师技术服务的制度与政策,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为产业升级服务;利用院校资源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社区教育,提高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贡献度。

    5.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进智能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建可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要求的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等优质数字化资源,推动校内使用、校外共享。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仿真教学软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新型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形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校际学分互认。深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建设智慧校园,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教育管理新模式。

    6.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与利用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新模式;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教育资源,开发与国际标准相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选择类型相同、专业相近的国(境)外高水平院校联合开发课程,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配合“走出去”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为沿线国家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鼓励跨出国门办学。

    7.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树立先进质量理念,提升质量管理成效。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关要求,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完善质量年报制度,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部署与应用,加强状态数据在宏观管理、行政决策、院校治理、教学改革、年度报告中的基础性作用。

    8.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尊重创造、尊重学生的校园氛围和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凝练学校特色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核心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水利文化,发扬工匠精神,打造品牌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

    9.特色创新项目建设。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上述建设内容以外,新增具有区域特点、本校特色的项目。

    (二优质水利专业建设

    结合优质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要求,围绕水利事业发展需求,聚焦专业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特色鲜明、服务行业的水利专业,建立紧密对接行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1.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水利事业发展需求,推进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创新,加强实习实训教学,改进教学管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建设对接专业目标岗位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主体,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构建知识、技能、态度有效融合的课程体系。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规划教材编写,开发多媒体教材,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基本覆盖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信息化优质教学资源。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4.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新招聘教师入职培养、青年教师助讲和教师定期实践等制度,大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高“双师”专业教师比例建设在行业有影响力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名家参与水利专业规划、教材开发、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与行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建设。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接企业生产技术和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建设满足实训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创业孵化项目需要的实训场所,营造与现代企业文化相对接的实训文化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和基地建设。推进实习实训规范化。

    6.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面向水利产业,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引导教师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社区教育,提高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贡献度。

    7.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新型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形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方式,开展“互联网+课堂教学与继续教育,充分利用各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积极探索校际学分互认

    8.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积极参与水利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标准、仪器设备规范等制(修订工作。积极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水利专业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开并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促进水利专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树立先进质量理念,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开展专业和课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9.其他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建设内容以外,新增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

    、建设经费

    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及优质水利专业建设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项目建设院校安排。项目建设院校的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项目院校建设经费支持力度。

    项目院校要统筹安排各渠道建设资金,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科学、规范和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六、项目申报

    (一)申报条件

    申报单位应为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鲜明的水利特色,办学理念先进、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社会认可度高;有三届以上(含三届水利专业毕业生且就业率达到90%以上。

    近三年内经查实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院校不得申报:

    1.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有一项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规定的限制招生要求;

    2.已不再设水利类专业,设有水利类专业但近两年已无毕业生的;

    3.有校园不稳定事件,并已造成较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4.有国家或省级项目验收未通过的;

    5.在资助或奖励项目中弄虚作假的;

    6.在招生中有违规行为和虚假宣传的;

    7.有其他严重办学违规和不诚信行为的。

    (二申报范围

    申报单位既可单独申报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建设或优质水利专业建设,也可同时申报。申报优质水利专业建设,国家级示范、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限报5个专业,示范、骨干、优质建设高职院校限报3个专业,其他高职院校限报1个专业。以上水利专业是指《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中水利大类专业。

    (三)申报材料

    1.申报书及建设方案

    申报院校应按照建设任务编制建设方案。申报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优质专业建设,相应提交《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建设申报书(见附件1)及《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优质水利专业建设申报书》(见附件2)及《优质水利专业建设方案

    2.支撑材料

    申报院校须同时提交学校近三年人才培养状态数据、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可用于证实申报书和建设方案的支撑材料。支撑材料应编写明细单。

    (四)提交时间

    申报单位应于2018年312日前,将申报书、建设方案及支撑材料纸质版2,学校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学校公章后,请用中国邮政速递(EMS)寄送至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教分会高职教研会秘书处。电子材料上传至项目平台(平台地址另行通知)。

    组织实施

    1.时间和方式建设周期确定为2018-2020年。20181月组织申报,3月组织评审,4月公布建设名单后开展项目实施。

    2.申报和评审。以学校为单位自主申报。申报书和建设方案必须如实填写,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取消学校申报资格。学校申报后,协会将组织专家对材料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核,专家评审,报经水利部主管部门同意后,公示、公布名单。

    3.建设交流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实施项目。组建水利行业优质高职院校及优质专业建设联盟,加强相互沟通与交流。聘请专家指导项目建设。

    4.考核和验收。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和优质水利专业建设实行过程监控、优胜劣汰机制。建设中期将组织开展检查评估,检查评估不合格的将中止建设计划。项目建设院校要围绕建设目标任务,按计划扎实推进各方面工作。建设期满进行成效验收,验收结果由水利部公布。

    八、联系方式

    1.项目建设联系人:

    国水利教育协会秘书处  郭  鸿

    联系电话:010-63203433

    电子信箱:sljyxh@mwr.gov.cn

    2.申报材料联系人: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职教分会高职教研会秘书处 倪凤琨

    邮寄单位:网上买球

    邮寄地址:河南开封东京大道西段,网上买球7号教学楼7103室,邮编475004

    联系电话:0371-23658162,13781172955

    电子邮箱:hhsygzjyh@126.com

     

    附件:1.优质水利高职院校建设申报书

     2.优质水利专业建设申报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

                          2018年1月19日

上一篇:《水利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课题工作组召开研讨会
下一篇:关于印发《中国水利教育协会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计划要点》的通...